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长约7厘米,呈倒扣船形,虽然历经沧桑,但表面的镏金还闪闪发光,雕刻的神兽纹也十分精美……昨日,浏阳市文物局透露,该局在永和镇孚田村抢救性挖掘一座东汉墓葬,出土一个镏金青铜带钩,就是古代贵族的腰带扣。 孚田村正在修一条村道。3月15日,在平整这条路最末端的路基时,群众在推土机推土时,翻出了一地的青灰色砖块。特别的是,砖块表面刻满了各式各样的纹路。“不会是地下有座...
近日,浙江省磐安县尚湖镇岭干村东南方向一个叫长坑口山坳里,发现并试探性挖掘古代造纸厂遗址,面积3亩左右。 发掘人员在遗址现场发现了造纸池,底部有石灰和黄泥,厂房墙屋基等,当地村民说,遗址东侧路段一直被村民叫做“纸厂后门”,遗址周围依山傍水,三条溪流在此会合,山上有大片竹林,为造纸提供了原料和水资源,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此发现了古时造纸用的石臼和石磨,现在还保存在村里。...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终于问世了。 这是一部工作日记,包容了著录者八年不辍的勤勉与努力;这是一部“冷书”,会日久弥香,在未来的岁月中沁人心脾;这是一支烛光,能洞见斑斓绚丽的书画史;这是一声追问,不绝地追问牝牡骊黄、玉兮石兮的真象,追问真实…… 自有书画始,便有鉴藏。说鉴藏一道是中国绘画史、书法史的一个构成部分当为不谬。 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虽然历...
中国古代对鱼皮文化的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就已出现。其后一直未曾间断。明清之后记载之外又加进了评论和赞誉。 明末清初的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中记述:“鱼皮部落,食鱼为生,不种五谷,以鱼皮为衣,暖如牛皮”。 清初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附录》中记载:“你杩哈苏姑厄图枯——鱼皮衣也。海滨有鱼,名打不害,肉疏而皮厚,长数尺,每春涨,溯乌龙江...
新华网杭州12月15日专电 为期4天的西泠印社201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14日晚收官,成交率近92%,总成交额10.8亿元。 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南方龙头企业,本次秋拍设立了中国古代与近现代书画、文房清玩、现当代油画雕塑、古籍善本、普洱茶及茶具、名人手札、中国陈年名酒、波尔多红酒等18个专场。 在13日下午的古代书画作品专场上,第1807号拍品八大山人《竹石鸳鸯图》从3500万元...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独树一帜,经典菜肴层出不穷。不少美食更是漂洋过海,受到异国人的借鉴和改造,从此发光发热,闯出了自己的名堂。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者马可·波罗仰慕东方古国的文化,一路跋涉来到中国,一住就住了17年。在此期间,他游学中国各地,返意后不但积极传播中华文明,而且许多和他相关的美食故事也就此展开。 芝士火锅 港剧《金玉满堂》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某...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这告诉我们,...
伊尹: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 易牙: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时尼姑、...
我国古代有十个名人,又是十个名厨。 伊尹,为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为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膳祖,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把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现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省的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胎朱漆碗。不过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用色料调漆,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待今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商周时代已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镶嵌花纹。战国在漆工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器物品种和髹(xiū,...
吉服释义 古祭祀时所著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2.泛指礼服。《后汉书·安帝纪》:“皇太后御 崇德殿 ,百官皆吉服。”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我归自西,君反吉服。” 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
明代洒线绣龙袍 明万历有翼三眼龙、对襟、窄袖藏式洒线绣龙袍(出土实物),袍料立水部分已剪短。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明代的龙,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局部特征,头如牛头、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虾眼、鼻如狮鼻...
冕服的形成时期: 西周以前的冕服状况,并未见有明确的冕衮字样记载。但是从《虞书》中可推测出有十二章纹施与衣服之上。此后,从周代的青铜器铭文以及象形文字的记载中,可以推测出冕服在当时已产生。并且玄色上衣,下有裳和蔽膝,赤舄的制度已经形成,并依据身份等级区分服用颜色。而根据《世本》、《诗经》以及《左传》的记载,后世认为冕服所应当具有的特征以及相应的配饰都以完备,因此可以说冕服此时确已形成。 冕服的...
今天占据人们脑海并广受青睐的中式婚礼礼服恐怕仅有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以及清代以后女着旗袍男着马褂的式样。可是探寻华夏婚礼和婚服的源头,并上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时,才发现最初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而大红婚服实际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服饰只是婚礼仪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中较小的一部分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周制婚服 婚礼古称...
古代有品级的男子在公务场合所需要穿戴的衣服冠饰,凡是涉及到皇帝以及需要使用冕服的场合,则可以参见前面的冕服一节。 西汉初期并没有实行车骑衣服的规定,官员与民衣服无异。后来虽然有了对于带冠和服用颜色的相应禁令,但是并没有严格的体系,大抵是以四时节气而为服色之别。 东汉明帝时,才开始制冕旒衣裳,形成了一套官服的系统。总的来说是以袍为朝服,即深衣制。根据四时节气使用不同的颜色,而在入朝时则均着皂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